Wednesday, June 28, 2006

是什麼東西,讓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過


MIB不是著名的科幻電影《Man in Black》,而是音樂專輯《Music is Back》,名字和專輯的封面設計取自電影的概念,但音樂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什麼是《Music is Back》?就是趙樹海、黃大城和王夢麟於1997年組成的三重唱組合,如果你不認識趙樹海和黃大城,看到王夢麟的名字,也應該猜到和民歌有關的了。

王夢麟當年的《阿美阿美》、《雨中即景》和《廟會》等歌,八十年代成長的人幾乎可說無人不曉,雖然初聽的是劉文正的版本,但後來找回王夢麟的專輯來聽,仍然一點也不遜色,在生命的軌跡中刻劃同等深度的印記。

黃大城和趙樹海,當然也是民歌時期的佼佼者。黃大城的《讓我們看雲去》、《今山古道》還有更著名,費玉清翻唱的《漁唱》,都膾炙人口;趙樹海的歌沒前兩者這麼有名,比如《春風》和《烈日下的男兒》,但一聽到歌,大家肯定會很熟悉。

民歌的魅力一般人難以體會,經歷過那段民歌歲月的人,儘管過後十幾二十年經歷不同的人與事,但仍然能夠擁有無價的共同記憶,一些關於民歌在時代里的烙印,藏在記憶中,經常都會熱騰騰。

因此,當年看到這張《MIB三重唱》,毫不猶豫就買下,聽聽這三個早期的民歌手重溫舊夢,重唱紅極一時的民歌,從《讓我們看雲去》、《想你》到《牽掛》和《離開你走近你》,再到《木棉道》、《春風》、《廟會》、《小草》和《烈日下的男兒》,心中浮現的只有感動。

中年的聲音沒有了當年的青澀和純真,增添了幾許風霜和世故,倒也接近如今聽歌人的心境,畢竟事過境遷二十多年,唱歌的人和聽歌的人,心情和心境都已完全不一樣,只有對民歌的共同感情如昔。

民歌的真摯、單純、清新和溫柔,讓大家這麼多年來無法放下牽掛,久不久就會拿出來來曬一曬,溫暖記憶,因為民歌是繫著我們心靈的情感,永遠也解不開的結。

不知不覺中,從1975年民歌時代開始至今已經31年,聽歌的人也走了逾半的人生道路,而剩下的歲月想必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流逝。

試想,這是否有點可怕,殘酷的時間大神啊!這讓人偶爾會感覺到莫名的感傷,感傷一個時代的逝去。

是什麼東西,讓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過。

《木棉道》曲:馬兆駿 詞:洪光達


紅紅的花開滿了木棉道 長長的街好像在燃燒
沈沈的夜徘徊在木棉道 輕輕的風吹過了樹梢
木棉道我怎能忘了 那是去年夏天的高潮
木棉道我怎能忘了 那是夢裡難忘的波濤

啊 愛情就像木棉道 季節過去就謝了
愛情就像那木棉道 蟬聲綿綿斷不了


Wednesday, June 21, 2006

尋得平實與祥和的力量 -- 于台煙


那天重聽鄭怡唱于台煙的《化妝舞會》,心裡很多感觸,許多當年的人與事,浮光掠影的閃過心頭。

當年初聽于台煙,就給她溫柔婉約、清新恬淡的形象給迷住;況且,可能是因為在小鎮長大,沒有機會參加什麼舞會,更是嚮往專輯中所描述的世界。

聽于台煙以低沉渾厚的磁性聲音唱歌,幾乎沒有所謂的高潮,但聽歌的過程就像是泡溫水浴,能舒緩緊張的情緒,產生心靈音樂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我的卡帶壞掉之後,當年最初到台灣的幾次,致力找回《化妝舞會》這張CD的緣故,雖然只找回精選輯。

 “化妝舞會”這張由梁弘志製作的專輯,概念是從一個女生參加化妝舞會開始發展一連串的故事,由於對舞會中的陌生男孩念念不忘,才有《想你的夜》及其他歌曲,整張專輯的曲風一致。

梁弘志過後連續製作《是你在說抱歉嗎》、《空白錄音帶》和《人間山水》另外3張專輯,奠定于台煙在台灣歌壇不可動搖的基礎,成為紅極一時的玉女歌手;她的歌成為大學生最愛的必唱歌曲,當年聽過《化妝舞會》的人,都會記住于台煙這個名字,但在馬來西亞,還記得她的人,不知還有多少?

其實,于台煙在台灣從來沒有間斷推出新專輯,只是在馬來西亞從來沒有見過,比如她在今年4月才剛推出台語專輯《愛ㄟ舞伴》,還擺脫舊形象,以豐麗性感的成熟女人風貌亮相,列入我下次到台灣搜集的CD清單。

兩年前,她也曾推出一張《于台煙醇選13首》精選輯,收錄兩首新歌和從14張專輯精挑出來的11首歌,包括她以舞曲版重新詮釋的《化妝舞會》,主要是要獻給當時已剩下不久生命的梁弘志,可惜還在後制處理時,梁弘志就過世了,來不及聽到新版。

于台煙醇厚深情的聲音,至今無人能取代,配上恬靜的音樂曲風,最能安撫忐忑不安的心情;就像是精神不振時想到要喝咖啡一樣,心情不好需要慰藉時也能從于台煙的聲音中,尋得平實與祥和的力量。

Wednesday, June 14, 2006

清亮激昂的鄭怡


日前觀看年度華語歌壇盛事金曲獎頒獎典禮,看到心癢癢,真的是太多好專輯在馬來西亞難於找到,比如胡德夫,但有什麼辦法,除非走一趟“台灣採購之旅”,或者不惜重金從網絡訂購,否則只好引頸長盼,最終還得落得失望下場。

像金曲獎這樣堅持選出理想的入圍名單,不管主流或非主流的音樂頒獎典禮已不多見,不支持實在是過意不去,所以除非逼不得已,我一定守在電視機前觀看。

不過,今年的頒獎過程,許多時候低潮連連,無法給人一氣呵成的感覺,連張學友唱鄧麗君的歌向鄧麗君致敬,一點驚喜也無,幸虧張惠妹的壓軸表演,還有點看頭。

隔天讀到蔡琴說金曲獎每年都向鄧麗君致敬,好像華語歌壇沒有其他值得致敬的創作者或歌手,聽得我贊同不已;鄧麗君是我的心頭愛之一,她的地位絕不容否認,但正如蔡琴所說,每年只是找些歌手重唱她的歌,卻沒有用心在設計,有點浪費。

因此,聽到蔡琴計劃花一年的時間,精心製作向梁弘志致敬的表演節目,以在明年金曲獎上獻唱,簡直是心花怒放;梁弘志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創作人,好作品數也數不完,順手拈來就有蔡琴的《恰似你的溫柔》和《讀你》、姜育恆的《驛動的心》、蘇芮的《變》、潘越云的《錯誤的別離》、王芷雷的《流沙》、鄭怡的《想飛》,于台煙的《化裝舞會》,譚詠麟的《半夢半醒之間》,還有黃鶯鶯的《面具》。

這十首歌,當年聽華語歌的人,絕對不可能沒有聽過,而鄭怡在1993年推出《流行歲月大師之旅——梁弘志》時,就收錄這十首好歌。

這是鄭怡大師之旅一套三輯中,收錄梁弘志作品的一張,另外兩張則是收錄羅大佑和小蟲的作品,而宣傳口號就是“真正唱歌的人,唱真正的好歌”,說得一點也沒錯,尤其是鄭怡。

讀過有人說不是很喜歡鄭怡的聲音,直到聽了這張專輯,才驚爲天籟;許多事真的憑緣份,因為緣份到了,就莫名的喜歡上了。

況且,鄭怡高亢無比的歌聲,本來就充滿無窮的魅力,當年的《月琴》和《小雨來得正是時候》就足以證明這點;當年有個大陸人初聽《小雨來得正是時候》是費翔的版本,二十年後的今天終於聽到了鄭怡的原唱,頓時被感動到流淚。

很幸運的是,我當年聽的就是原汗原味的鄭怡,從《小雨來得正是時候》到後來的《心情》和《想飛》,再到《流行歲月大師之旅》,鄭怡清亮激昂的歌聲,對我來說,無人可以取代。




Wednesday, June 07, 2006

姜育恆的劉家昌

看到劉家昌在香港復出連開七場 《往事只能回味音樂會》的畫面,巴不得自己可以人在現場。

1941年在中國山東出生,今年65歲,劉家昌是多才多藝的鬼才創作人,不只是著名的多產音樂人,也是多產的導演和演員,他的名字,幾乎可以和當年的華語片劃上等號,一首又一首的電影主題曲和插曲,讓人聽出耳油,也加深對電影的印象。

在那個時代,沒有人會不知道劉家昌這個名字,如果沒有劉家昌,七八十年代的中文歌壇就會寂寞許多,試想,從1969年的《一簾幽夢》、1971年的《往事只能回味》、1971年的《問白雲》、1972年的《只要為你活一天》和《我家在那里》、1974年的《雲河》、1976年的《我是一片雲》、1976年的《梅花》 、1977年的《秋詩篇篇》和後來的許多歌曲,有哪一首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

如果沒有這些歌曲,在那時候長大的我們,還有什麼聽歌的回憶;因為這些歌曲,我們記住了許多歌手的名字,包括劉家昌捧紅的尤雅、姚蘇蓉、鄧麗君、羅時豐、林淑蓉、江惠、千百惠和其他歌手。

不說不知,這些歌曲其實也是劉家昌自己導演的電影主題曲和插曲,電影和音樂創作一樣多產,但大多數人可能只對他的音樂創作留有印象,因為他所創作的歌曲,多年至今仍然在傳唱,但電影卻已難找。

其實,還有更多非電影主題曲和插曲的經典歌曲,同樣是劉家昌的作品,比如費玉清的《晚安曲》、鄧麗君的《獨上西樓》、劉文正的《諾言》、尤雅的《梅蘭梅蘭我你》和其他等。

有同事提起,劉家昌的歌聲不是很好,但有什麼關係,唱得很有特色就可以了,否則陳昇和羅大佑豈非不用唱歌了。

想到劉家昌的歌曲,耳朵就發癢,晚上找出了劉家昌的個人專輯,還有姜育恆2003年推出的《劉家昌之歌》來聽,也把歌曲轉儲在電腦硬碟,方便隨時聆聽。

聽姜育恆的這張專輯,我才知道劉家昌在35年內創作了逾1千300首歌曲,儘管兩人的童年都在韓國度過,但不是每一首劉家昌的歌都適合姜育恆唱,但我沒有什麼苛求,能聽到就是一種幸福。



這首歌是我小學時老師所教,真的,要謝謝這位老師,她教會我很多首的校園民歌、老歌和其他。

Search This Blog

Follo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