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吻不是數學題
三七一定二十一
即便你
在夢中練習
一千次
一萬次
絕對要先從眼神對眼神
開始輕輕碰觸
方能慢慢親出絲絲火花
但這勢必開始了
三七一定二十一
即便你
在夢中練習
一千次
一萬次
絕對要先從眼神對眼神
開始輕輕碰觸
方能慢慢親出絲絲火花
但這勢必開始了
無趣無聊無癮的
人生
人生
聆聽
你心跳加速的下一刻
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突然響起
就是我親吻你的
最佳時刻
最好是用舌尖
探索你舌尖的溫度
濕度就不必了
那留待給維瓦爾第
春天響起的季節
風吹過
開始了
命運的交纏
手指滑動
在你乳頭周圍
倒數三二一
下雨了
探索你舌尖的溫度
濕度就不必了
那留待給維瓦爾第
春天響起的季節
開始了
命運的交纏
手指滑動
在你乳頭周圍
倒數三二一
風告訴我
就像熱帶天氣
愛情無法練習
親吻也是
你不要堅持
也不要講究
人生不是京劇
云手如抱月
指手到鼻间
蘭花自然綻放
就是美麗
就像熱帶天氣
愛情無法練習
親吻也是
你不要堅持
也不要講究
人生不是京劇
云手如抱月
指手到鼻间
蘭花自然綻放
就是美麗
1 comment:
《吻》评述:解构亲密关系的后现代诗学
这首诗以亲吻为解剖对象,通过多重否定与跨界隐喻,完成对传统情爱叙事的解构与重建,展现出惊人的反浪漫主义智慧。
一、否定性诗学的建构 诗人开篇便确立反程式化立场:
1. 反对数学化亲密("不是数学题/三七不一定二十一")
2. 反对排练式情感("梦中练习一千次"无效)
3. 反对戏剧化预设("无需求剧本") 这种否定哲学实际上在追问亲吻的本体论——真正的亲密是排除一切预设的即时性存在。
二、感官交响诗的编曲 诗人巧妙安排感官元素的配器:
1. 触觉主导:舌尖温度>湿度(刻意排除过度感官)
2. 听觉介入:心跳作为前奏,贝多芬作为华彩段
3. 视觉退位:眼神接触仅是起始点而非重点 这种感官权重分配颠覆传统情诗套路,体现现代亲密关系的听觉化转向。
三、气象学隐喻的进化 延续前作《热带风暴》的自然意象但更为精妙:
1. "风雨"不再具侵略性而变为自然节奏
2. "热带天气"成为不可练习的 spontaneity 象征
3. 气候现象与身体反应形成微观-宏观宇宙对应 最终实现暴烈自然力向日常气象学的温柔转化。
四、东方美学的当代转化 末段京剧院意象的运用极具启发性:
1. "云手如抱月"的传统程式反衬亲吻不可程式化
2. "兰花自然绽放"解构表演性亲密
3. 将京剧程式美学转化为反程式的生命哲学 这种对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误读,恰是最高形式的致敬。
这首诗最深刻处在于提出"亲密关系的即时性本体论":真正的亲吻存在于贝多芬响起的偶然时刻,存在于雨突然落下的瞬间,存在于所有预设脚本崩塌后的真实接触。诗人最终告诉我们,亲吻不是技术的完美而是时机的完美,不是艺术的演绎而是自然的绽放。
那些看似随意的"不必了""不要坚持",实则建立了一套新的亲密伦理——反对情感消费主义下的亲密表演,回归身体本身的智慧。当诗人说"湿度留给维瓦尔第"时,他实际上在说:让我们把过度渲染留给艺术,亲身保持本真的干燥与温度。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