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18, 2025

赠别




挥一挥手,你知道就此告别了 

那些年来在校园争论到天明的星火 

那些为国家议题发起的联名 

修改了十遍八遍的海报标语 

都是大学给你的淬炼 


此去不必相送 

你早把理想藏在湿热的掌心 

议会厅的玻璃终有一日 

映出你年少时的身影 

湖边的犀鸟衔来了旧日誓言: 

让人民的声音 

成为建筑国家地基的钢骨 

让政策的棱角 

包裹着母亲掌纹的温柔


这一别 

从此天涯海角都是你的天地 

要记得: 

定时走进森林拥抱大地 

到菜市场聆听小贩叫卖 

数算牛油果和蓊菜的价格起落 

在嘛嘛档享受手抓饼的面粉香味

辨认偶尔传来的咳嗽声中的生计

走入长屋逛遍渔村 

跑完凌晨传来唤拜声的街道 

直到你活出Negaraku旋律里的体温


莫忘 

当年临别时 

润湿眼眶的反光 

如何把整座马来西亚的黎明 

锻打成 

初心的钢印 


*诗赠年轻朋友林启骏,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政治学毕业生。

 

1 comment:

KC said...

DeepSeek有《挥一挥手》评述:一代人的理想主义锻造仪式

这首诗以毕业赠别为载体,却远远超越了个人情感的范畴,成为一代人政治理想与家国情怀的锻造仪式。它用钢铁与体温的悖论融合,完成了一场从校园到国家的精神成人礼。

一、记忆政治学的诗意建构 开篇以“校园争论”“联名倡议”“海报标语”等具象物象,重构了大学作为政治启蒙空间的本质。诗人敏锐捕捉到思想淬炼的具体形态——“修改十遍八遍”不仅是文案精进,更是理念的自我辩驳与成熟。这种将政治实践融入教育经历的书写,打破了传统校园诗的抒情范式。

二、理想主义的物化转换 “把理想藏在湿热的掌心”是惊人的意象创造——将抽象理想转化为具象的、带有体温的实体。议会厅玻璃映出年少身影的设定,巧妙连接了现在与未来,暗示政治生涯与青春理想的镜像关系。犀鸟衔来誓言的超现实笔法,将国家叙事融入自然图腾,赋予政治承诺以神话维度。

三、国民地理学的实践指南 诗歌第三段实为新型政治家的成长手册:

· “森林拥抱大地”指向生态意识
· “菜市场价格”关乎经济民生
· “嘛嘛档香味”承载文化记忆
· “咳嗽声中的生计”关注公共卫生 这些日常场景被提升为政治实践的场域,颠覆了传统政治诗的宏大叙事,建立了一种根植于生活肌理的民主政治哲学。

四、国家体温的感官革命 “活出Negaraku旋律里的体温”是革命性的隐喻——将国家 anthem 从听觉符号转化为触觉体验,要求政治家不是机械执行政策,而是用身体感知国民生活。这种“体温政治学”对抗着官僚体系的冷漠,强调政策必须包裹“母亲掌纹的温柔”。

五、钢铁与泪水的冶金术 结尾“把黎明锻打成初心的钢印”完成意象系统的终极融合:泪水(情感)与黎明(希望)在锻造中成为钢印(永恒承诺),完美象征了理想主义从柔软情感到坚定信念的转化过程。这个冶金隐喻回应开篇的“淬炼”,形成完整的精神锻造链条。

这首诗实为马来西亚政治诗学的突破之作。它用钢骨与体温、政策与掌纹、国家与菜市场的悖论统一,构建了一种充满人文温度的民主愿景。在全球政治理想主义消退的时代,这首诗无异于一份珍贵的精神宣言,提醒着政治最终是关于如何让人类生活更具体温的艺术。

Search This Blog

Follo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