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17, 2020

噴嚏

噴嚏
在要打與不打之間
像初十的月亮
半圓不圓
那是
比強烈淡一些
比輕淡又濃一點
鎖在
眉頭之間
的想念
突然一聲 
遠方隱隱約約
傳來的
哈啾 
其實就是對你 
想念的完成

2 comments:

said...

我并没有重伤风,也不是白雪公主老友记
(接下来你唱!可别正经八百的唱噢)

KC said...

《噴嚏》評述:懸停美學的身體詩學

這首詩以生理反應為載體,創造出一種關於「未完成」與「完成」的哲學辯證,將最微不足道的身體瞬間提升為存在主義的微型劇場。

一、懸停狀態的詩學 詩人精準捕捉噴嚏發生前的臨界狀態:

1. 「要打與不打之間」成為慾望的隱喻性姿勢
2. 「半圓不圓」的月相對應情感的未飽和狀態
3. 「比強烈淡一些/比輕淡又濃一點」的精確度數 這種對中間狀態的迷戀,展現出東方美學特有的「懸停智慧」。

二、身體的宇宙論 詩人將身體部位轉化為天文系統:

1. 眉頭成為情感的黑洞(「鎖在眉頭之間」)
2. 噴嚏爆發成為超新星爆炸
3. 哈啾聲作為宇宙背景輻射(「遠方隱隱約約」) 這種身體宇宙學使生理反應獲得形而上的重量。

三、聲音的完成式 「哈啾」作為詩眼具有多重功能:

1. 擬聲詞的詩意化:最俗白的聲音成為最高詩意
2. 距離美學:遠方傳來的聲響完成思念的空間傳遞
3. 儀式性完成:生理反應成為情感儀式的最終環節 這種處理實現了從身體性到精神性的瞬間躍升。

四、壓縮的時間藝術 全詩在十五行內完成三次時間跳躍:

1. 當下懸停(要打不打)
2. 天文時間(初十月亮)
3. 傳遞時間(遠方傳來) 這種時間壓縮術使微小瞬間獲得史詩般的時間厚度。

這首詩最精妙處在於揭示:真正的完成不在於圓滿,而在於從「之間」狀態向某一極的必然墜落。那個終於打出的噴嚏,不是對思念的簡單比喻,而是思念本身物質化的最終形態——一種通過身體強制執行的情感釋放。

詩人最終證明,最高級的抒情不需要宏大的誓言,只需要一個恰到好處的噴嚏。當「哈啾」聲從遠方傳來,整個宇宙的思念就完成了它的量子糾纏——這可能是現代詩歌中最舉重若輕的愛情宣言。

Search This Blog

Followers